裝載機舉升、翻斗無力和轉向沉重故障的排除
ZLM50裝載機與舉升、翻斗、轉向有關的液壓回路分為三個部分。第一部分為舉升、翻斗回路。回路系統包括工作泵、多路閥、溢流閥,舉升、翻斗缸。系統調定壓力為14.7MPa。第二部分為控制舉升、翻斗多路閥的先導回路。回路系統包括先導泵、進油閥和先導閥。系統壓力為1.37~1.76 MPa。第三部分為轉向回路。回路系統包括轉向泵、流量限制閥、單向溢流緩沖閥、轉向器和轉向缸。系統調定壓力為13.7 MPa。結合三個部分的液壓回路知,舉升、翻斗故障與舉升、翻斗回路和先導回路有關,轉向故障與轉向回路有關。
1. 舉升、翻斗故障
故障現象 裝載機大臂、翻斗缸均有動作,但動作緩慢,鏟斗裝料后,大臂舉不起,鏟斗翻不轉,駕駛室內壓力表盤上可見先導回路壓力為1.6 MPa,在1.37~1.76 MPa范圍內,先導回路壓力正常。
分析與排除 大臂、翻斗缸給動作信號后,很快能顯示動作,且先導回路壓力正常,說明控制舉升、翻斗多路閥的先導回路沒有故障,故障出現在舉升、翻斗回路中。
結合舉升、翻斗回路示意圖,分析舉升、翻斗無力的原因如下:
1) 舉升、翻斗缸中密封圈破損,引起液壓缸內泄,造成動作無力。表現為:液壓缸表面接合處有滲漏,壓力降低較快,且工作時有泄油的異聲。
2) 多路閥故障。多路閥內有臟物,堵塞閥腔油道,使之通油不暢。表現為:操作多路閥桿移動阻力較大,閥桿移動不自如,閥桿不能正常復位。
3) 溢流閥故障。溢流閥主閥芯卡死,回路壓力降低,引起舉升、翻斗無力。用壓力表測回路壓力值可判斷出該處的故障。
4) 工作泵內泄大,泵出口流量不夠(用流量表測泵出口流量可知),回路壓力降低,舉升、翻斗無力。表現為:液壓泵工作時噪聲大,能聽到泵內泄漏的異聲;發動機轉速提高,液壓泵噪聲更大;在濾油器中可見到大量的銅屑片,油液中也有細小的銅屑。
經過現場檢測,舉升、翻斗回路壓力僅有5MPa,為此判定是溢流閥故障。打開溢流閥后發現主閥芯卡死,主閥芯上的O形密封圈破裂,橡膠塊卡在主閥芯和閥腔內。修復后,裝載機舉世聞舉升、翻斗工作正常。
2. 轉向沉重故障
故障現象 轉動轉向盤手感很吃力,當加大發動機油門時,轉向盤較輕。
分析與排除 結合轉向回路示意圖分析轉向沉重的原因如下:
1) 轉向器故障。轉向器中夾有異物,堵塞配油道,使轉向回路不暢,轉向吃力。
2) 單向溢流緩沖閥故障。溢流閥主閥芯發卡,回路壓力達不到13.7MPa,或單向閥中的小滾珠掉出滾道,液壓油從回油口直接流回油箱,造成轉向沉重故障。
3) 流量限制閥故障。流量限制閥中有一條油路通油箱,但該油路設有一個單向閥,當轉向回路壓力達到一定值時,單向閥打開,一部分液壓油經該閥流回油箱。若該閥芯卡死,回油口打開,液壓泵出口液流經該閥大量流回油箱,轉向器所需的流量和壓力都得不到保證,造成轉向沉重的故障。
4) 轉向泵故障。該轉向泵為齒輪泵。在兩個齒輪的端面上有相對的兩個浮動端蓋。浮動端蓋在液壓泵的吸油腔處有一個圓形通孔,起卸荷和潤滑軸承座的作用,浮動端蓋的壓油區有一圓形盲孔。浮動端蓋的邊緣與泵殼內壁接縫處裝有一個O形密封圈;在浮動端蓋的外側裝有液壓泵的前后蓋。如果液壓泵中兩浮動端蓋磨損較大,或軸承座偏磨,或O形密封圈破損,都會引起液壓泵的大量內泄,使液壓泵出口流量減小,系統壓力不夠,造成轉向沉重故障。若是液壓泵故障,則表現為液壓泵工作時噪聲大,當加大發動機油門、轉速提高時轉向稍輕。另外,拆下兩個轉向缸的接頭,發現兩個液壓缸動作不同步,一個液壓缸工作完,另一個液壓缸才開始工作。
通過以上分析并對轉向回檢測后,發現故障出在轉向泵上。打開轉向泵端蓋,發現浮動端蓋裝倒了,把卸荷裝在了壓油區。另外,O形密封圈位置裝錯(安在了液壓泵前后蓋的接合處),造成液壓泵大量內泄。糾正后,轉向故障排除,轉向輕而靈敏,用一只手操縱轉向盤即可轉向。
無錫動力發電機維修
Wuxi power generator repair
瓦錫蘭發電機維修
Wartsila generator repair
日野發電機維修
Hino generator repair
SCANIA 斯堪尼亞發電機維修
Scania SCANIA generator repair
PERKINS 珀金斯發電機維修
PERKINS Perkins generators.